(1 / 3)

长安。

杨浩看着来自边关的情报,沉思良久。

自从匈奴王失踪以来,北方的这个短暂的草原帝国,这几年已经分裂成大小十余个强弱不等部落。

而最近一个名为喀喇沁的草原部落有了崛起的苗头。

从情报来看,这个位于漠南草原的部落,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已经陆续的吞并了周边四个小部落,在草原诸部中可谓是风头正胜。

而被自己册封的穹国虽然可以同齐国进行一些贸易,甚至有时候还能买到一些武器,使得他们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肃慎的存在,始终无法彻底的进行扩张。

东北局势处于一种诡异的平衡之中。

北方蛮族有再次崛起之势,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如今的齐国不像后世的中原王朝一般,有着长城作为防线。

一旦蛮族势大,势必会再次被齐国北方进行袭扰。

杨浩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让这个不安分的邻居老实一些。

因此,杨浩紧急像相关的官员叫来宫中议事。

经过与大臣们的商讨,齐国决定如法炮制东北的计策。

决定扶持一个与喀喇沁敌对的部落,让北方地区无法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在齐国没有实力彻底的解决北方问题之前,维持北方的分裂便是对大齐最有利的事情。

洪武十五年的齐国虽然比数年前富足了许多,但这样的物资储备甚至无法支撑数万大军一年的战争消耗。

在草原上的战争与中原地区作战不同,那地广人稀的地方,物资运顺极为艰难,大部分的物资损耗都浪费在了路上。

即便是另一个时空,封狼居胥的那位,若不是经过的文景之治的积累,如何能成就他的传奇。

杨浩心中虽然越发的对北方局势不满,但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暂时的忍耐下来。

不过相对于北方让人头疼的局势,南方的情况却是要好上一些。

这个时代的南方地区,其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北方。

江南被称为百越的地区,那里的野人就要比北方蛮族顺从了许多。

由于江北四镇这几年逐渐稳定,苗人的反叛彻底平息之后,江北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正规。

虽然不如中原地区富足,但也勉强的解决温饱问题。

加上齐国强大的国力,与远超越人的文明程度。

临近齐国的越人,在潜移默化间就被齐人所影响。

甚至于一些越人居然出现了偷渡的情况,如今的南方边境城镇之中,齐人与越人混杂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