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明的进步就要不择手段的前进,正如后世那本著名科幻中说的那般,自然选择号前进。

只有前进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文明也是如此。

从建国之初,就有着开拓进取精神的齐国,已经马不停蹄的前进了十余年。

从食不果腹,到现在拥有了远洋航行的能力,将近一代人的时间内,齐国做到了这一点。

智人是没有高下之分的,无论是五千年前的古人,还是五千年后的现代人,从本质上并无差别。

人类的适应性还是很强的,对一个新制度的适应,远比想象中的要容易很多。

比如对于征服地区的同化问题。

除了南方的苗人尚未完成彻底的同化之外,生活在齐国境内的其他人,无论是从生活习惯,还是语言文字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杨浩对此并不担心,只要齐国继续强盛下去,同化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他对于同化这个问题上,是寸步不让的。

并且在他的心中,根本不允许自己的齐国出现多民族的国家。

既然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那么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齐人。

认同者是我臣民,不认同者,等待他们只有残酷地狱。

杨浩从来都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君主,在他的字典里,顺从我的,他会努力让这些人过上好生活,不顺从的肉体和精神都要毁灭的一干二净。

让浩如此做自然是有他霸道的本钱,而这本钱就是大齐军队远超这个时代的强悍战斗力。

等到将来火枪大炮出现,即便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老老实实的唱歌跳舞还好,如果到那时还敢在自己面前蹦跶,北方他不介意将其变成无人区。

人命有时候无比珍贵,而有时候便一文不值。

十几年的帝王生活,让他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已经与利益画上了等号。

这听起来有点冷血,但是坐在了那个位置,正常人的那些情感多多少少的会被扭曲。

正如杨浩有时候自我安慰那般,人才江湖身不由己。

六月初,正值仲夏时节。

经历了将近一个月近海演练,洪武十四年六月初三,石溪率领着船队,顺着季风与洋流离开了蓬莱港口。

甲板上,船员们面对着大陆的方向集体跪下,重重的的朝着东方拜了三拜。

这一走也许有很多人此生再也无法返回大陆,但这是他们的使命,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们应没有回头路了。

石溪回过头,不再去看陆地的方向。

面对着茫茫大海,此时他有些茫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