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原创书阁>穿越小说>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二十六章 吴钩书坊

第二十六章 吴钩书坊 (1 / 3)

会稽除了各种古迹之外,有一处地方也是不得不去的,就是吴钩书坊,到了地方陈惇才发现这半条街其实都是书肆书坊,只不过吴钩书坊最大罢了,里面书籍、玩好、图画多的仿若图书市场一般。

走进书屋,最先入目的巨大的书架,从东到西陈列了数不清的书架子,书架子有数不清的书籍,还有伙计从在清点书目,似乎是又运来了一批新书。

“官人,”迎上来一个伙计:“您是挑文府文库大小题,还是随便看看?”

文库大小题就是科举应试题目汇总,这和后世令无数考生欲生欲死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差不多性质的,深受学子欢迎。不过陈惇可不是为了大小题而来的,他就道:“我随便看看。”

这伙计待客笑眯眯地,可见是浸润书香久了,就是和其他市侩之人不同,耐心地陪着陈惇转起来,见陈惇拿起一本书,便解释道:“这本《荀子》,是建阳书坊刻印的,上图下文,宋版的都这么讲究。”

在宋代之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因为印刷术尚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随着雕版技术的推广,书籍开始成了寻常商品。图书市场的竞争,促使宋代出版商产生了明确的品牌意识,他们的产品都会刻上一个“牌记”,如陈起刊行的图书,必在末页附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铺印”,一直到现在,刻书家沿此习俗都要把地名刻到书上。如书林三峰刘氏日新书堂、书林魏氏仁实书堂等等。

浙江地区刻书事业算是兴盛发达。官、私坊刻书很多,纸墨工料多选上等,许多虽系“书棚本”,仍不失刻印精美的艺术品。

“这是你们的坊刻吗?”陈惇翻到了一本有些许墨迹的书本,问道。

这伙计一看就笑道:“这是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北监刻书远比南监少,而且质量也拼不过南监的,字体时方时圆,漫漶浸染,而且校勘粗疏,错讹较多。”

按他的说法,南京私刻颇盛,说起来南京算是全国出版业的中心,书坊、书肆很多,而且刻工和印刷技术也是全国一流。

“那你们的坊刻有没有?”陈惇问道。

“有,”那伙计引着他:“在这里。”

陈惇就知道他们肯定有自己雕版印刷的工坊,大的书商往往都是后端工坊和前端销售点结合的,产销一条龙。而且陈惇还知道,这些书商虽然卖的是圣贤书,但是却并没有把书这个东西,视作神圣之物,而是将之当做一件商品,力图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陈惇翻到一本《统一志》,只见标价竟要一两纹银,登时惊讶万分:“这么贵啊?”

陈温一个月的俸禄不过二两银子,书坊一本书却可以卖到数钱至纹银一两,甚至还有更贵的,一本高达三两银子,实在是让陈惇惊讶,看来这图书出版销售的确是暴利行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