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原创书阁>穿越小说>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海禁之辩

第一百一十一章 海禁之辩 (1 / 4)

“李大人可知倭难源头?”陈惇这回也是轻言慢语道:“倭寇,并不是倭国浪人,而是中国的海商。难道大人没有发现,嘉靖以前倭寇只是小规模侵扰,嘉靖年间罢了市舶,沿海奸商、豪强、宗族勾结倭寇,以至于剽掠州县,祸害一方,才为祸剧烈了吗?”

认为倭寇就是日本人的想法太可笑了,但不得不说朝廷许多人还真的就天真的以为驱逐倭寇就是在进行对外战争,但也不乏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真正的倭寇是怎么回事——比如前首辅夏言有段说海禁的话,当时他还是给事中:“祸起于市舶,礼部请罢市舶者数年,而私舶岁至。不即售,辄赊奸商。久之,奸商欺负,不啻千万,索极则投贵官家。彝人候久不得,有所贼杀。贵官家辄出危言撼当事者,兵之使去。彝人大恨,盘踞岛中,并海不逞之民,若生计困迫者,辄归之,时时寇沿海诸郡矣。至有衣冠失职书生,颇为向导,于是王忤疯,徐必欺之徒,皆我华人,金冠龙衮,称王海岛。”

说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了,称王海岛,造成倭难的,皆我华人!

“学生生在浙江,长在浙乡,自幼耳闻目睹,知道沿海居民之所以乐于落草为寇,与日本人勾结,并非是由于他们秉性奸猾,而是实在是朝廷的海禁政策断了他们的生路,让他们无法养家糊口。”陈惇叹息道:“……浙江之地,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的地形地貌就注定了它无法成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只能依靠海上,以海上贸易为主。”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其对沿海居民支持张士诚的愤恨,再加上其偏向农业的治国理念,不仅给江浙两省施以重税,而且还厉行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这让素来以外贸商业为生的江浙百姓立即陷入了贫困之中,而到了嘉靖年间,由于明朝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外贸易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江浙沿海的居民就开始铤而走险出海走私。其中胆大的,更是如王直那样,成为称霸一方的大海盗。

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寇与商同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海上和倭寇是同一拨人,如果海禁较松他们就是商人,如果海禁过严就转为倭寇!

“……中国与外国的贸易难以禁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因为海上巨大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海禁却禁止百姓通商贸易,甚至片板不下海,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连百姓捕鱼都不允许,更是将百姓逼上落草为寇的道路。”陈惇道。

陈惇的一番抽丝剥茧的话,像是在大殿中徐徐展开一副图画一般,让嘉靖帝看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

当然还有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李默冷哼一声,道:“倭难是禁海的缘故,说得倒好,我且问你,洪武时候禁海,片板不下海,怎么没有倭难?”

“大人博闻强记,怎么会不知道洪武时候倭寇也十分猖獗,光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陈惇当即如同念书一般历历数出:“洪武二年,倭寇进犯温州中界山,永嘉、玉环皆被剽掠;洪武三年,倭寇掠山东,被击退后转掠温、台、明三州;四年寇即墨、诸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