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原创书阁>穿越小说>谋明>第二百一十二章 实务

第二百一十二章 实务 (1 / 4)

周亮敏沉吟着道:“以朱兄家族掌握的出盐商道,再拉拢一些巨商合力,出盐商道当不是难事。但若是大规模的改煎为晒,那是徐玄扈老大人都未曾办好的事情,特别是现在,北方强敌在前,咱们自己地方不宜动作太大。如果弄出大规模的民变和流民,怕是朝廷会极为不悦……虽然闵大人展现了实力,但毕竟还是新冒起的将领,朝廷未必会如对四镇那般百般容忍啊。”

徐光启当初就是打算改煎为晒,但在福建能行之事,在淮扬这样的大明最重要的食盐出产地却是遇到了困难。

一则是世家大户把盐引和盐窝灶户早就瓜分干净,甚至用来煎盐用的林地,草场,芦苇滩都各有其主,普通人想随意捡根木棍都是困难之事。

在后世枯枝落叶根本无人当一回事,那些麦秸稻杆之所以会被禁止集中焚烧,是因为大面积的大密度的焚烧会在短期内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污染,是以被禁。

但在大明之时,绿水是常见,毕竟完全没有工业,粪肥之类除了京师那样的大城市外,在农村都是宝物,收捡肥田,根本不可能象京师那样满街都是粪水横流。

绿水易得,清山可是难寻,不要说此时的陕西关中山西的山峰早就成秃山,就算是江北江南地方,山林也是日渐稀疏。

长期的人居采伐导致的结果便是如此,人们不光是烧饭烧水,还有取暖,烧窑,煎盐,所有一切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活,当然也就是离不开木材。

少数的地方是用煤,但此时运输不便,基本上缺煤的地方只能用稻草秸秆和木材。

比如这个时代的晋铁多半用煤,杂质较多。

而南方的闽铁就更加精炼上乘,因为闵地铁场虽多,但炼铁则全部用木炭,相比煤块,木炭带来的杂质就要少的多了。

闽地多山多木,就算如此,因为炼铁业和造船业的发达,到明末时,福建已经找不到几颗能够造船的大木头了。

改煎为晒原本是大好事,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也使灶户不再缺乏木料秸秆等煎盐的必须物。

但徐光启少料想了一点,便是垄断这些产业链的人多半身家丰厚,并且掌握着话语权。

在他们的反对之下,以晒盐之后会使大量灶户失业为理由,将徐光启的计划直接给搅黄了。

周亮敏此时的顾虑正因如此,若大规模改煎为晒,怕是会使大量灶户失业,造成地方不稳。

而闵元启的身份地位还是不能和四镇相比,朝廷会隐忍刘泽清,可未必会忍闵元启。

“在下来此之前,”朱万春沉声道:“闵大人就有全盘的考虑,灶户之事也未必没有解决之法。大量的灶户可以转为工人,择其精壮者从军,再挑一部份开荒种地,还有各种杂工可以安插人手。况且规模也不会太大,估计影响者最多万余丁,这部份丁口,很容易就能吸纳下来,不必太过担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